诗篇23第一节思考问答

诗篇23第一节思考问答 (注: 这些并非标准答案, 仅供参考。原型曾刊登于怀恩季刊。因纪念二十年前笔者曾在一篇对自己很重要的电子邮件里引用过这诗句,所以今天在本站发布。) 诗篇23第一节: 大卫的诗。主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 1. 问:这里提到大卫的诗,有什么讲究? 答:这说明读本诗篇要参考大卫生平,例如本句说到牧者,要记得大卫作过牧者,理解牧者的心思和能力,知道羊的性格,知道哪里有水草,哪里有蛇蝎,从狮子狗熊那儿救过被掳之羊,也用牧者的器具击毙过敌酋。羊只要顺从牧人就平安饱足。 2. 问:把自己,一个人中之王,比作羊,是不是太谦卑了? 答:不是,再伟大的人,和造物主比,其渺小程度,远小于蚂蚁和人的比较。 3. 问:为什么说不缺乏,而不说会发大财? 答: 主应许大卫的一个儿子发大财, 但主没应许大卫自己发大财。这是牧人的主权。但牧人对所有的羊都应许不至缺乏。 4. 问:为什么说单数的我?为什么整篇不提羊群里别的羊?是不是太自我中心了? 答:好牧人和每一只羊都有个人的关系。我不缺乏,我不用也不该和别的羊攀比谁得到的草更多。一注意别人的工资比自己高30%, 就会觉得缺乏了,就会忽视自己得到的恩典了。 5. 问: 为什么”是我的”用现在时,而”必不至缺乏”用将来时? 答: 现在时表示主和我的关系是时时存在的。将来时, 是特别针对人性的弱点, 即使以前常常经历主的供应, 人还时常会对将来不安, 留心的人可以查考旷野的以色列人, 他们有过多少次主的帮助, 供应, 和拯救, 又多少次为将来的饮食, 和面临的敌人担忧, 发怨言? 我自己写论文, 几十次为了idea(构思)而求主帮助, 主帮助了我; 几十次为了被接受而求告主, 主帮助了我, 为什么后来还会为正在被审的论文担心? 这个将来时用得真好, 我们将来也必然不缺乏, 因为主和我们有现在时的, 超越时间的,不变的关系, 以前祂怎样可靠, 将来仍然值得我们信靠. 6. 问:本句提到主的圣名有什么意义? 答: 主的圣名出自出埃及记第三章,表示祂是一切存在的原因,牧者,水草,羊群,诗人,文字,读者,都因祂而有。缺乏,是没有,主却是万有之因。有了主,就不会缺乏。 7. 问:为什么把自己比作羊?这多么悲观,羊会不会被主人杀了吃掉? 答:这是很多信徒担心又不敢多想的问题,以前中国的一个学生问过我,我自己以前也想过。我现在的答案是三重的:一定会,有可能不会,一定不会。一定会:因为凡人必有一死,方式有异而已。主掌管死亡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有可能不会:牧羊的目的有可能是为了剪羊毛而不是吃肉,主可能使用我们活在世上的工作侍奉,而非死亡本身的收益。一定不会:主掌管生命,人的生命既然是主赋予的而不是自己造的,当然主有权柄收回。… Continue reading 诗篇23第一节思考问答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诗篇

诗篇23第二节思考问答

诗篇23第二节思考问答            (个人灵修所得,仅供参考。原型曾刊登于怀恩季刊。) 诗篇23第二节: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问:“他”是谁?第一节提到造物主的名字,又提到牧者的比喻。 那么第二节这里的“他”, 他的角色是牧人,还是造物主? 答:表面看,这里的“他”,延续了牧者的比喻,把羊带到有吃有喝的地方。但是,深入思考,你会发现造物主的角色。谁造的地?青草?羊?谁让羊吃草?创世纪里,主让水退去,形成陆地,再让地生出青草,然后才有了羊,让羊有草可吃,有地可居。 这个“他”, 既有造物主的大能和无限的智慧,又有牧者对“羊”的个体关怀和导引。 问:这里你看到几样羊喜欢的东西? 答:这是青草地,溪水边,羊有草可吃,还是好吃的嫩草 (根据希伯来文)。这是一片草地,足够饱餐一顿,又能在柔软的草地上躺卧睡觉。这里有溪水可喝,而且是可安歇的水边,所以我们可以推论,这里有温暖的阳光,又没有污染和雾霾。 另外,不要忘了这儿充分的活动空间, “领我”,  我既可以漫步,也可以安歇,那种自在,不是羊圏里的空间可以提供的。 问:为什么要用“可安歇的”来修饰水?有什么是不可安歇的水吗? 答:我以前去过一些地方,河水又赃又臭。自来水也有颜色,有咸味,泥土味,或腥臭味。很多地方空气也有雾霾。所以被污染的环境不是可安歇的水边。 问: 圣经里“安歇”和“水”在一齐提到,有什么背景吗? 答:“安歇”的词根נוח等同于נח诺亚。这指示我们参考诺亚和洪水的故事。洪水不是可安歇的水。它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被造物和造物主之间的不和好。创世纪8:9也同时提到安歇和水,但说的是鸽子因为水而找不到安歇之处(中文落脚之处,מנוח) 。羊的祖先们更是只能挤在狭小昏暗的方舟里吃几个月前的干草。只有被造物和造物主和好,才能有真正安歇的水边。 诗篇的“我”, 在可安歇的水边, 作为被造物,在享受着和造物主的和谐,作为羊,又在享受着和牧者间的和谐。 问:为什么这儿只说躺卧,安歇,不提工作和责任? 答:圣经里创世时给人安排了园丁的工作,给羊安排了什么工作吗?羊不需要工作。定时让牧者“理理发”(剪剪羊毛)就可以。跟随牧者,吃吃喝喝,睡睡,走走,生些小羊,它只要听话,就能完成它的任务。 问:为什么不用勤劳耕种的老黄牛来作比喻? 答:谁说这诗篇23篇里被牧养的一定是羊了?是牛,驴,说不定也有可能!(?) 问:诗篇23:2这句话里的“他”, 如果从造物主的角色考虑,和“安歇”有什么关系? 答:很有关系。这首诗篇23, 犹太人每安息日要读两遍。造物主是安歇的主宰。出埃及记20:11说祂六日造万物,第七日安息,并将此日分别出来。申命记5:14, 15更是说牲畜也有安息的自由。安息是祂的命令,十诫里的第四条,也只有祂才有能力给我们真正的安歇。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诗篇

诗篇23第三节思考问答

下周日是五旬节,按犹太传统,是圣经里诗篇作者大卫王的出生与去世的日子, https://www.hosanna-tod.com/festival/?parent_id=995 https://freewechat.com/a/MzIxMDQzOTIyNg==/2247497283/4 这个日子是圣经历三月初六,在2022年是阳历6月5日。虽然这一天的阳历日期每年不一定一样,但都是在牧草丰盛的春夏之交。我很感恩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季节修改以前关于大卫诗篇23的读经笔记与大家分享。 诗篇23第三节思考问答            (个人灵修所得,仅供参考。原型曾刊登于怀恩季刊。) 诗篇23第三节: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为自己的名引导我走义路。 问: 诗篇第一节提到牧者的比喻,第二节提到青草地,那么 这一节里的“我”,指的是羊,还是人–诗人自己? 答:这一节里的场景,没有明确特指羊的生态环境。所以表面上看,指的是“我”,自我。“我”是谁?是像诗人大卫这样的人,是被主牧养的羊。 问:这一节完全不提羊的生态环境,是不是缺少了诗歌双关体的艺术美? 答:其实原文的“路“מעגל , 是双关妙词, 隐含着羊类生活的特征。我从这两个网站学到, http://www.hebrew4christians.com/Scripture/Ketuvim/Psalm_23/psalm_23.html http://www.blueletterbible.org/lang/lexicon/lexicon.cfm?Strongs=H4570&t=KJV 这个字和“牛”有关,也许可以翻译成“牛径”。这个路,也许是牛踩出来的,或是牛车轮子压出来的痕迹、路径。这很符合羊的生态环境。 所以实际上本节并不缺乏诗歌双关的艺术美。 灵魂苏醒,  是什么意思, 是复活, 还是悔改,还是觉醒,还恢复体力? 答: 这里灵魂用的词נפש,和“性命”类似,一般不隐含复活的意思。我看犹太人祷告书里谈到有关复活的灵魂一般用另一个词נשמה. 所以这里的灵魂苏醒,大概不指复活,而指的是从疲惫,饥渴,伤病 等引起的濒临死亡 的状态,体力精神得到完全的回复,不管是羊是人。另外,Hebrew4christian 网站提到“苏醒”一字,与“回转”、“悔改”שוב有关. 这和后面的“走义路”形成了很自然的连接,成了关于生命悔改的比喻。 诗人大卫有过“灵魂苏醒”的经历吗?他怎么会想到这样的素材? 答: 大卫年少时作为牧人,大概见过奄奄一息的歧路亡羊,喂以水草,得以重新恢复生命活力。撒母耳记上30章大卫追赶敌人, 遇见一个三天三夜没吃没喝的病人,后来喂他吃了饼,喝了水,吃了无花果饼,葡萄饼,才使他“精神复原”。撒母耳记下12章,大卫自己“歧路亡羊“, 贪色犯罪,生的儿子生病而死,大卫为他禁食七日,过后进主殿中敬拜,然后才吃饭,相信那时他自己也尝到过饥渴之后重新恢复体力的经历。 “他使我的灵魂苏醒”, “他”是谁?第一节提到造物主的名字,又提到牧者的比喻。那么这里的“他”, 他的角色是牧人,还是造物主? 答:两个答案都对。牧人能喂羊水草,使饥渴的羊恢复活力。但只有掌管万有和人心的造物主,才有能力和规划使人类灵魂回转走义路。很多人回想自己的得救经历,都明确知道是出于主的恩典。 为什么 “为自己的名” “引导我走义路”?他很“虚荣”很“爱虚名”吗? 答:不是,对这种说法, 我首先要反对的是“虚”字。祂的荣耀的名,祂的大能大爱,是真实的,这些祂乐意向世人彰显。对属于自己的羊,愿意跟随自己的, 牧人既有能力又有决心负责到底。这里有一种相互的信实。这点我很有感触。学生若愿意跟我做博士论文,我就有责任努力为学生找到好工作,以免自己的名誉受影响。不同的只是我的能力和爱心有限,靠我不一定靠得住;而主有大能大爱,信靠祂就不会失望。 “为自己的名” , 圣经里有什么例子说明主很在意他的名声吗? 答:有很多例子。我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出埃及记32:12;以色列人拜金牛犊偶像,本该被灭绝,摩西求主别让埃及人议论,认为祂拣选以色列是为了降祸除灭他们。另一次,民数记14:16;以色列人听了消极的情报,不敢进入应许之地,反而悖逆要回埃及,本来他们会被瘟疫灭绝,摩西求主别让听见主名声的列国议论,免得他们说主没有能力带以色列进应许之地。 这两次,主都为自己的名没有除灭以色列人,因为祂既不是恶意降祸的,也不是能力有限的。 这句诗说到“走义路”,是不是不再和羊的比喻有关了?否则, 羊的路哪有义和不义的说法?… Continue reading 诗篇23第三节思考问答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诗篇

诗篇23第四节思考问答

诗篇23第四节思考问答            (个人灵修所得,仅供参考。原型曾刊登于怀恩季刊。)   诗篇23第四节: 我虽然行过死荫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为你与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   这一句的人称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 原来诗篇里”他”和我的关系变成了“你”和我。 在诗篇的对称结构里,本句是中心和过度。本诗从外到里,两头提到主的名字,再往里是两个比喻:牧羊其一,用第三人称 “他” ;宴席其二,用第二人称 “你“ 。本句是中心,是人称改变之开始。   第三人称“他”和第二人称“你”有什么区别? 答: “他“远“你“近。称呼“你”的时候要面对面,称呼“他”的时候可以背对背。   为何这时要面对面地称“你”? 答:羊行在“死荫的幽谷”的恐惧中, 那时对“他”的理性知识远不够用,只有面对“你”的真实同在才使羊不害怕。 类似的,人行在“青草地,溪水旁”的顺境里,往往因为追求舒适而不愿意、甚至因为自己的私心而逃避用“你”的称呼来直接面对造物主。顺带问问,我们在祷告用“你”的称呼时,真的意识到是在面对造物主说话吗?   这只羊怎么会行过死荫幽谷?这只走义路的羊不是有牧者带领吗? 答:义人受苦, 是个千古疑难。造物主对此没有在圣经里作明确的启示。诗人这里也没有解释原因。牧者没有(也不需要)向羊解释羊的遭遇,但是他亲自与他的羊同在——羊需要对这事实有单纯的信心,才能在险境或苦难中辨认出真正的平安。   幽谷有什么潜在危险?牧人同在有什么好处? 答:这里羊本来的惧怕与幽谷的黑影有关。谁知道那里有没有虎视眈眈的犲狼虎豹?而勇敢牧人的同在,是羊最大的安慰。这样的了解,这样的比喻,源于本诗作者大卫年少时曾为牧者的经历:(撒母耳上17:34 ,35)“大卫对扫罗说,你仆人为父亲放羊,有时来了狮子,有时来了熊,从群中衔一只羊羔去。我就追赶它,击打它,将羊羔从它口中救出来。它起来要害我,我就揪着它的胡子,将它打死。”   杖与竿有什么不同吗?为什么说“你的杖你的竿”?为什么杖和竿能带来安慰? 答:杖是武器,可以赶走野兽。而竿形如“J”字,羊跌倒时可以用它将羊扶起,羊走偏时可以用它将羊勾回,平时亦可用以驱赶,指路。 犹太人的另一种解释,说杖所击打的可以是羊而不是狼。杖可以用来管教https://www.sefaria.org/Psalms.23.4?lang=bi&with=all&lang2=en 。羊受的击打若知道是来自牧人,那么心里就踏实,就不用害怕“歧路亡羊”。虽然人类看不见造物主,但是每每走偏时感受到祂的管教,软弱时得到祂的支持, 由此就能知道主的真实同在。凡属主的人,其所遭受的苦难无不在主的权势掌管之中,每当认出苦难是出于主的杖,心中安慰遂由此而生。所以, 在“你的杖你的竿”的说法里,最要紧的不是杖与竿本身,而是使用这杖和竿的“你”。 笔者虽然看似智商较高,但实则生性愚钝,在事业,爱情,信仰上都走错过路,吃过不少苦头。我就像一只羊,看不见遥远路程,或者虽有自己的长远规划却常常是错的。现在回头看来,我遭遇的每个挫折,都是主的杖击打,挡住了我不该走的道路,让我转到正确的方向,然后祂再用祂的竿扶持我走正路。现代很多人不能像圣经时代的人那样分辨主说话的声音,或许主的杖与竿已成为最常用的可靠带领方式,彰显祂的同在,给信徒以安慰。   圣经里的“同在”有什么相关经文? 答:在出埃及记第三章中引出的造物主的名,不光有“(客观)存在”之意,更有“同在”之意。造物主的同在, 使人刚强壮胆。造物主的同在,使人无往不利。  例一:大卫因造物主的同在,在初入军伍时就 做事“无不精明“,相反扫罗王因失去 造物主的同在而惧怕,嫉妒,日趋没落(撒母耳上18:12-15)。 例二:约书亚刚接摩西的班的时候也因造物主的同在,得以 “刚强壮胆 ”( 约书亚 1:5,6: 你平生的日子,必无一人能在你面前站立得住。我怎样与摩西同在,也必照样与你同在。我必不撇下你,也不丢弃你。你当刚强壮胆。…)。 例三:约瑟在被卖为奴,被诬为囚的漫长岁月中,也因有 造物主的同在, 而“所办的““所作的““尽都顺利”(创39:3,23)。  … Continue reading 诗篇23第四节思考问答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诗篇

诗篇23第五节思考问答

诗篇23第五节思考问答 (个人灵修所得,并非标准答案。原型曾刊登于怀恩季刊。) 诗篇23第五节:在我敌人面前,你为我摆设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头,使我的福杯满溢。 这一节为什么不再用羊和牧人的比喻 ?  在这一节,羊和人, 这两种相互难以沟通的不同种类生物的比喻,大概已经不能表达主和诗人之间进一步的关系,于是诗人改用了主人宴请客人这种朋友关系的比喻。    为什么筵席“在我敌人面前”为我摆设? 谁为我摆设筵席? 是主为我摆设筵席,“在我敌人面前”, 可以表示在争战中得胜。 这不是一般的奢侈放纵的吃喝快乐。虽然有敌人希望我们失败蒙羞, 但我们的主为我们摆设得胜的筵席。   为什么大卫说“你用油膏了我的头”?谁膏了大卫? 中东请客可能有用香油膏客人的习俗。油膏,可能象征富足的祝福。但这里大卫可能也同时纪念他年幼时发生过的一件真事:主叫撒母耳膏立大卫作以色列王,大卫是受膏者。 希伯来语里“弥赛亚”就是“受膏者”的意思,大卫的子孙里会出弥赛亚。   “福杯满溢” 象征什么? 诗篇16篇里大卫说: 主是 我 的 产 业 , 是 我 杯 中 的 分;我 所 得 的 你 为 我 持 守 。用 绳 量 给 我 的 地 界 , 坐 落 在 佳… Continue reading 诗篇23第五节思考问答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诗篇

诗篇23第六节思考问答

诗篇23第六节思考问答  (个人灵修所得,仅供参考。原型曾刊登于怀恩季刊。)   诗篇23第六节: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我。我且要住在主的殿中直到永远。   1, 关于这句话我有什么经历吗? 答: 我对诗篇23很喜欢。但是刚受洗不久时, 对最后这句一直不太懂。前面牧羊、请客的比喻都好理解,和吃喝有关,很具体,很好。恩惠慈爱虽然抽象一些,也很好,也是世人懂得寻求的好东西。那么一直住在圣殿里,这有什么好的呢? 我没有直观的感受,也就不觉得向往。 有一次参加本地教会的活动,在地下室吃饭时就问当时曾为我施洗的林牧师,住在主的殿中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就是和主在一起的意思。我当时听了就满意了。虽然我后来学到很多进一步的知识,但是回过头来看,林牧师的回答对我当时的程度最适合,传达了一种对主朴素而真挚的向往之情,使我这初信者也开始去寻求类似的与主同在的美好体验 。本句作为诗篇最后一句,真是巧妙,挑起我的好奇心,让我逐渐认识到,青草、宴席、福杯,这些主赐的美物虽好,但是赐福的主自己更好!   本句与大卫的什么其他诗句类似? 答: 诗篇27:4说有一件事诗人反复寻求的,就是有生之日住在圣所瞻仰主的荣美。   圣殿与安息日有什么关系? 答:圣殿是 空间里 分别为圣敬拜主,与主同在感受特别强烈的地方;安息日是 时间里 分别为圣敬拜主,与主同在感受特别强烈的日子。   造圣殿与创世有什么关系? 答:创世,是主作的工;造殿,是人的工作。 这两者用的希伯来文都是较少见的词-创造的工melachah,而不是常用的词-劳动的工avodah。人是造物主按自己形象造的,也能用创造的工敬拜造物主,按他祂的指示,用祂赐的智慧和手艺,造成圣所。在造物主创造的世界上分别一块空间敬拜祂,完全是人应该的回应 。   造物主这么大,要小小的殿有什么用? 答:有人认为小小的殿和整个世界有奇妙的对应关系。科学家牛顿研究过圣殿,并曾为之画图: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Isaac_Newton%27s_occult_studies#/media/File:Isaac_Newton’s_Temple_of_Solomon.jpg 圣殿虽小,但有人向往将来整个世界都要成为敬拜造物主的殿。   大卫一直没造圣殿,那他的诗句里表达的信心是不是落空了? 答:有人认为将来义人复活,大卫也在其中,他虽然经过死荫幽谷,将来却必要与主同在。   本句与永恒有什么关系? 答:“一生一世”,“直到永远”,都是本句与永恒有关的词。但最根本的,是本句主的名字,祂是永恒的存在,我们因着祂,才有真正的永恒的盼望。   主的名字与永恒有什么关系? 答: 主的永恒,是超出人的想像的。人想象的永恒,通常是比照人类的寿命,百岁是人瑞,千岁是对亲王的祝愿称呼 ,九千岁是对摄政王的祝愿称呼,万岁是对国君的祝愿称呼。而永恒的意思,一定是比所有数字能表示的活得更长。但是主的名字绝非是表示一个很俗气的长寿冠军的概念。祂没有形象的局限,超越了空间,无处不在。同时祂又超越了时间,祂无时不在。换句话说,祂已经同时充满了所有的时间,同时存在于过去、现在、将来。 主有个名称由y和h, v,h 构成。这些字母,犹太人认为(如参见https://www.yeshiva.co/ask/58310),是能用来构成“存在”的三个时态的辅音字母的基石:“昔在今在永在” = hyh hvh vyhyh 。主是昔在今在永在。在祂,没有昨日今日明天之分别。历史就像一本连环画,而主就像作者,已经把过去现在将来的每一页都画好了,而大卫,作为画册里的某一页上的人物,正在写作诗篇23的第六节,他虽然还没进入将来,但他相信主早已把他的将来,包括今生来世,都在书页里画好了。所以大卫虽然遗憾有生之年不能建成圣殿,但他却有信心写下“ 我且要住在主(… Continue reading 诗篇23第六节思考问答

Published
Categorized as 诗篇

(诗27)造物主是我的亮光 (Psalm 27) The Creator Is My Light

(诗27)造物主是我的亮光 (Psalm 27) The Creator Is My Light (ChatGPT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edited by Mijiale, 中文在后面) Psalm 27 is a cherished text, especially during the Jewish High Holidays. As Shemini Atzeret (the Eighth Day of Assembly) approaches in the autumn (the 22nd day of the seventh month in the biblical calendar), many Jews feel a… Continue reading (诗27)造物主是我的亮光 (Psalm 27) The Creator Is My L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