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32)主说不

古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这句话可能说得很真实,但是并没有指出是谁对人的心愿说的“不”。圣经的宝贵,在于指出有一位造物主是万有的主宰,祂有自己的意志,是祂对人的心愿说的“不”。不仅如此,圣经还告诉我们造物主的心意和法则是什么,使我们可以顺从祂,而减少祂对我们说的“不”,并且告诉我们在祂“说不”时我们应该怎样回应。

让我们先读一段圣经里“主说不”的例子, 这段经文里的“耶和华”是圣经里造物主的名字:

(申命记32:48-52)“当 日 , 耶 和 华 吩 咐 摩 西 说 ,你 上 这 亚 巴 琳 山 中 的 尼 波 山 去 , 在 摩 押 地 与 耶 利 哥 相 对 , 观 看 我 所 要 赐 给 以 色 列 人 为 业 的 迦 南 地 。你 必 死 在 你 所 登 的 山 上 , 归 你 列 祖 ( 原 文 作 本 民 ) 去 , 象 你 哥 哥 亚 伦 死 在 何 珥 山 上 , 归 他 的 列 祖 一 样 。因 为 你 们 在 寻 的 旷 野 , 加 低 斯 的 米 利 巴 水 , 在 以 色 列 人 中 没 有 尊 我 为 圣 , 得 罪 了 我 。我 所 赐 给 以 色 列 人 的 地 , 你 可 以 远 远 地 观 看 , 却 不 得 进 去 。”

对圣经背景不熟悉的人,我们先作一个简单的背景介绍,介绍这段经文里出现的专有名词“摩西”这个人和“以色列”这个民族。

你也许对这些人的名字更熟悉: 扎克伯格,爱因斯坦,马克思,耶稣,这些人是在不同领域改变了世界的名人,但他们不约而同都是以色列民族的人。

虽然现代以色列人有很多不同的信仰,但他们的祖先敬拜造物主,所以色列族那些敬拜造物主的祖先,是我们所有敬拜造物主的各族人民在信仰方面的共同前辈。

这些信仰方面的前辈们,在3000多年前,曾经居住在迷信横行拜河水拜牲畜的埃及地,做过奴隶,受过迫害,屠杀,奴役,没有条件敬拜造物主。其中一个以色列人叫摩西,被造物主赋予勇气与能力,解放以色列人脱离了埃及的奴役,要带他们去造物主应许给他们的迦南地(即现代以色列的国土),可以在那里过自食其力的美好生活,欢乐地敬拜造物主。经过很多周折,在摩西120岁这一天,他们已经来到迦南地边界约旦河的东岸, 看来马上就能进入美好的迦南地了。

但是,这一天造物主对摩西说了“不”:

(申32:52)“我 所 赐 给 以 色 列 人 的 地 , 你 可 以 远 远 地 观 看 , 却 不 得 进 去 。”

主说不,不是因为摩西的祷告不恒切,申3:23-26 里记载摩西曾为自己能进迦南地而向造物主“恳 求 ”,但主叫他不 要 “再 提 这 事 ”。

主说不,不是因为摩西的祷告不符合圣经原则,摩西不是在求三妻四妾,也没有为自己求任何属于别人的荣华富贵。 他没有求像哥哥亚伦那样世袭做祭司,也没有求让自己的儿子世袭做君王。摩西作为带领了几百万以色列人四十年的领袖,求的只是像一个普通以色列人都可以求的,进入主赐给以色列先祖的应许地。

主说不,不是因为主不能。造物主后来能把摩西的学生约书亚带过约旦河进了迦南地,当然他也能把摩西带进迦南地,那时的摩西虽然120岁了,但是圣经(申34)说他仍然有力量可以登山望远,“眼 目 没 有 昏 花 , 精 神 没 有 衰 败” 。主当年让摩西带几百万人过了红海,现在当然也能让他过这约旦河。所以这不是主不能,而是主不同意。

这给信徒一个很大的功课。我们常常以为我们恒切祷告求一个不违犯圣经原则的事,而我们又相信主有能力做得到,主就应该答应,但是事实是,主有权利说不。有时这个不,只是延迟,有时这个不,是因为有更好的替代,但也有时,这个不就是真正的不。

那我们在“主说不”时该怎么办呢?

一、首先我们要相信主的判决是正确的。人是会犯错的,所以因为犯错的后果的原因,即使是正当的符合圣经观念的祷告也不一定被批准。其实,在申命记32章里,造物主已经向摩西解释了为什么他和哥哥亚伦不能进应许之地:(申32:51) “因 为 你 们 在 寻 的 旷 野 , 加 低 斯 的 米 利 巴 水 , 在 以 色 列 人 中 没 有 尊 我 为 圣 , 得 罪 了 我”。摩西亚伦这样敬虔的前辈,都会因为得罪主而祷告被否决。我相信像我们这样的后辈人,更应该在祷告未蒙垂听时寻找自己的原因。我自己在有几件大事上的祷告未蒙应允,常常先是觉得很不甘心,但在思考为什么的时候,有时就会得到光照,意识到很可能是自己以前犯过的相关错误(比摩西亚伦的重得多的错误)所带来的沉痛后果,而主已经对我很怜悯了。当人盲目自以为义的情绪减少一点,也许能更加释然接受造物主的判决,更好地吸取教训。

二、我们要学习摩西那样,在“主说不”的新条件下努力做好自己仍然可以做的事。本章圣经里“主说不”,这已经是在摩西生命的最后一天快结束的时候了,但在下一章圣经里,摩西仍然用他的半日余生给那些对之“主说是”(可以进应许地)的年轻人们作衷心的临别祝福, 形成了圣经里很重要的一章[1]。

三、主说不,但主的旨意不会因此失败。摩西自己不能进迦南地,但主还是可以让摩西的继承人约书亚带以色列民进了迦南地。

新约蒙召的使徒保罗身上有一根刺,曾三次求主移开,也未蒙应允,但这不影响福音的广传。当我们真正把主的事当自己的事,就会调整自己的祷告,使得对之“主说是”,而我们也终将因祂自己的旨意成就而高兴。

耶稣受难前曾在客西马尼园祷告,他虽然先说自己希望那受难的“苦杯”能被移去,但他又说惟愿按天父的旨意成全。当主的意思真的成为祷告者的意思,那么这个祷告,终究的回答会是“主说是”。天父让耶稣经历受难、复活,结果使得基督信仰广传万邦,这远远超过了耶稣受难之前传道收获的总和。

四、感谢主, 即使主说不,即使人自己不完全,但主的恩典仍然足够。摩西没有进迦南地,但主行神迹让摩西在离世前到山顶预览了应许地的全境。主让摩西不生病不老弱而满了120岁善终。主在新约里让摩西在异象中与耶稣和以利亚相会,预览主的国度的荣耀(太17:3)[2] ; 将来还要摩西带领出埃及后死在旷野的第一代以色列人在复活之后全体进入应许之地(见[3]与以西结书37:11-12)。

愿所有合主旨意的祷告蒙垂听,愿所有投靠主的人都不至羞愧!

(本文原型笔者曾刊登于以马内利社区)

参考资料

[1] Deuteronomy 33:1, Or Hachayim, trans. Eliyahu Munk

https://www.sefaria.org/Or_HaChaim_on_Deuteronomy?lang=bi

[2] Wikipedia, Mount of Transfiguration

https://en.m.wikipedia.org/wiki/Mount_of_Transfiguration

[3] Bamidbar Rabbah 19:13, Townsend 1989 translation of Midrash Tanhuma, S. Buber Recension, edited and supplemented by R. Francis Nataf

https://www.sefaria.org/Bamidbar_Rabbah?lang=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