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34)诫命与应许地

如果有老师教圣经教到民数记34章,他可能担心学生觉得太枯燥,因为本章讲了很多地名,用以定义以色列人的国界。我在2020年曾经在恩典团契教过这章圣经,在此我愿意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心得,也许别的老师可以有所借鉴。我们的大老师是造物主自己,祂能教导我们超越个人心得的局限。

我教这章圣经的思路受犹太人解经的启发。他们说因为很多诫命是专门在以色列境內需要遵守的(Rashi民34:2解经),所以经文才定义以色列的边界,

让即将进入应许地的以色列人知道,在哪个地域范围里需要遵守那些与土地相关的诫命:例如以色列地每七年要守一个安息年;以色列地初熟的大麦、小麦、葡萄、石榴、无花果、橄榄和蜜,要献到圣所并宣告感恩。

这启发我们重点教导“诫命与应许地的辩证关系”。告诉学生们,造物主是为了让祂的选民遵行祂的旨意和诫命的缘故,才赐予他们美好的应许之地。

学生们可能好奇,应许地远在西亚的以色列,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我分享我的看法:就像以色列民族可以象征全体主的子民,以色列地被圣经那样重视,一定是也是有广泛的象征意义的。

从广义来说,应许之地可以象征造物主赐给祂子民在地上遵行他旨意的物质环境。学位,工作,身份,团契,教会,电子设备,朋友圈,合作伙伴,配偶,家庭,子女,甚至健康状况,寿数,财富,这些物质条件的综合,就像以色列的土地一样,可以形成你们在地上侍奉主的岗位。

应许之地为以色列人侍奉主,教、学、和在物质世界活出主的话语,提供了稳定的物资来源。得到应许之地是以色列遵守诫命的条件,其实也可以相反,以色列遵守主的诫命也是他们占有应许之地的保障。以色列人长达490年在应许之地没有守土地的安息年,结果被逐出应许之地流放到巴比伦70年,应许之地补上了失去的70个安息年后以色列人才能回归。

也许可以做一个这样的比喻,应许地和诫命的关系,类似于工资和工作的关系。老板要雇人履职,为了要雇人完成这份工作,必须要给他足够的一份工资糊口,所以中国人也把工作叫“饭碗”。凡是全心侍奉造物主的,因为造物主让他在今世有使命要完成,造物主一定负责供应他的需求直到完成使命回天家。我们有责任为了完成使命而尽本分谋生,寻找和征服我们的应许之地,但是要在那里行主诫命完成主的使命, 这才是我们能占领应许之地的最好保障。就像马太福音6:31-33里耶稣说的, “所 以 不 要 忧 虑 , 说 , 吃 什 么 ? 喝 什 么 ? 穿 什 么 ?这 都 是 外 邦 人 所 求 的 。 你 们 需 用 的 这 一 切 东 西 , 你 们 的 天 父 是 知 道 的 。 你 们 要 先 求 他 的 国 和 他 的 义 。 这 些 东 西 都 要 加 给 你 们 了 。”

参考资料
Pentateuch with Rashi’s commentary by M. Rosenbaum and A.M. Silbermann
https://www.sefaria.org/Rashi_on_Numbers?lang=bi